• 我校理工学科再获重大突破,李卫教授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发布时间:2016-01-14   阅读:2070

  •     2016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暨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节材耐磨损钢铁材料制造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工程中心李卫教授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代表项目团队领奖。

    (李卫教授在人民大会堂)
        这是我校继2009、2011、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后再次获得该奖项。该项目研究历时十余年,是我校理工学科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牵头联合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取得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该成果由我校与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新丰耐磨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合作完成。项目基于我国耐磨钢铁材料硬韧性匹配失当、耐磨性较低和消耗量巨大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重点针对冶金、电力、建材、建筑、煤炭、机械等工业磨料磨损工况用耐磨材料进行科技攻关。
        项目提出的耐磨损钢铁材料高硬韧性理论,有效指导了行业内磨料磨损工况的耐磨损钢铁材料(件)设计、研发、选材、应用和评价,并且实现了三类新材料高硬韧性和高耐磨性突破。三类材料和技术分别是:发明用于严酷高温磨料磨损工况的外植入高硬韧陶瓷预制体增强(硬)铁基耐磨复合材料及其重力铸渗冶金复合制造技术,发明用于强烈冲刷腐蚀磨损工况的高硬韧内生碳化物增强(硬)过共晶高铬合金耐磨蚀材料及其定向结晶控制脆性制造技术,研制出用于冲击磨料磨损工况的高硬韧耐磨合金钢,创立系列高硬化率耐磨合金钢优化设计及应用评价技术。
        此外,项目还在不同磨损工况三类高性能耐磨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研制基础上,主导(主持)研制出包括本项目系列新材料在内的9项节材耐磨材料国家标准、2项机械行业标准和全国耐磨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辐射和推广应用于全行业,引领和提升我国耐磨材料产业。
        项目发明和创制3类新型耐磨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技术,获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专利44件,提出和应用耐磨材料高硬韧性理论,主导制修订9项国标和2项行标,研制出版1部国家产业技术路线图,发表论文108篇(其中SCI和EI论文30篇),引领建立、支撑和发展国家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研究生和培训技术骨干100余名。项目技术产品已实现大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项目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耐磨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